老頭子話先說好,節文僅僅分享,個人也是隨意參考參考,是真是假,或虛或實,本人一概不負責。

-------------------------------------------------------------------------------------------------------------------------------------------------------------------------------------------------------------------------------------------------------------------------------------------------------------------------------------------------------------------------------這是分隔線

80年代初期,作為SONY和Philips的重要研究成果,CD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也走進了音樂世界。短短30年間,出產了數以萬計的藝術珍品。而CD30年的發展歷程,則是CD愛好者和收藏家樂此不疲研究的主題。
本文意在打開愛樂朋友們的音樂收藏之門,對於入門者或多或少有所幫助;且拋磚引玉,寄希望高人出面談經論道。在此聲明,本文大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謝謝各位無私的網友。

第一篇
寶麗金集團(DG,Philips,Decca)

最早的CD壓片廠在日本和當時的西德,而寶麗金這3大品牌早期的CD全部都是西德壓片,這也是最受CD愛好者們追捧的版本,一如LP迷們最愛的英國頭版。
其實所謂銀圈是因為早期CD生產工藝的缺陷使的CD的內圈和外圈必須用不同的材料,然後再拈合而成,後來工藝改進後就不用這種工藝了,說白了銀圈只是代表了一種不成熟的CD生產工藝。
盡管如此,為什麼銀圈的老版CD炒的那麼熱呢?我想,原因有3:
1.
物以稀為貴,無論收藏什麼都是這個理,再加適當的炒作。。。
2.
音質好,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的原因。好在當時德國人做事認真,壓片設備先進,好在用了純度很高的銀,更好在轉錄的時候沒做過多的修飾(這是現在的CD被指責最後的地方)
3.
收藏的滿足感,或說收藏欲的實現,品位的獨特

那麼,如何分辨CD的版本呢?
無外乎,封面,封底,CD印刷面,CD內圈

先看一下比較簡單的標識,CD的底封會標注的信息,在CD編號的後面

DG
正價唱片: GH、AH, A即ARCHIV的縮寫,ARCHIV是DG專門用仿古樂器演奏作曲家作品的一家子公司。
中價唱片: GM、AM,另外它的以下系列:GOR 大禾花(THE ORIGINALS)系列,GDO 檔案(DOKUMENTE)系列,G|GA 畫廊(GALLERIA)系列也都是DG中價位唱片。
廉價唱片: GB、AB、GR

DECCA
正價唱片: DH(DECCA)、LH(LONDON)、OH(L'OISEAU-LYRE)(DECCA專門用仿古樂器演奏作曲家作品的一家公司)、ZA(ARGO)
中 價唱片: DM(DECCA)、LM(LONDON)、OM(L'OISEAU-LYRE)、DA(DECCA BALLET GALA)、DWO(DECCA "WORLD OF" SERIES),DCE(DECCA CLASSIC SOUND SERIES)、LPF(LONDON PHASE FORU SERIES)
廉價唱片: LRX(RELAXATION SERIES)、DEC(ECLIPSE SERIES)、LC(BOX SETS)
特 價版:DX:Decca,DF:2 for the price of 1 — Double Decca 小雙張系列,LF:2 for the price of 1 — London,OF:2 for the price of 1 — L'Oiesau-Lyre 琴鳥,DL:2 for the price of 1 — Decca Legends 傳奇錄音系列,DSR:low top price The Singers 歌者系列。

PHILIPS
PHILIPS的唱片封面有一個特點,唱片靠上方都有一條橫線,根據這條橫線的顏色也能判斷出唱片的價 位。金線為正價,銀線為中價。另外,Philips推出的水星(Mercury)Living Presence 系列也屬於中價唱片。PH為正價,PM中價,PC廉價(ps是盒裝的編號,價位是中價的)

BMG RCA
RCA的LOGO就能判斷,正中廉分別為紅封印,金封印,銀封印

EMI
EMI公司是另外一家國際化大公司,在商業上它沒有環球有影響,但它擁有一大批珍貴的歷史錄音。
正價唱片: CDC/CDS (CDC一般為單張唱片,CDS一般是二張以上的唱片)
中 價唱片: CDM/CMS(一般是二張以上的唱片)/CDH/CHS(一般是二張以上的唱片)/ZDM,中價唱片中有好多成系列的,像:英雄(HEROES)系列, 它收錄了單聲道時期許多傑出的歌唱家的錄音。像:斯基帕,吉利,卡魯索等。而它的歷史錄音(REFERENCES)系列除了歌唱家外,還有比較早的鋼琴大 師,小提琴家,指揮家等等,同屬於中價。EMI專有一個薩爾茲堡(SALZBURG)音樂節的現場系列,(SALZBURG EDITION),EMI的世紀偉大錄音(GREAT 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系列、卡拉揚(KARAJAN) EDITION、克倫貝勒傳奇(KLEMPERER LEGACY)都屬於中價。
廉價唱片: CDB/CDZ/CZS
超廉價唱片: CES/CDR,在這一檔中比較著名的是紅線(RED LINE)系列。

CBS SONY

CBS的唱片存在的時間應該不長,因為85年美國開始壓片,88年被SONY合並,命途多舛啊。編號為M(n)K。n為字母或數字,代表一些含義。

到了SONY時期,編號基本為:n的作用同上
正價唱片: S(n)K

中價唱片: SM(n)K
廉價唱片: SB(n)K

其他系列:
每 個品牌都會有許多系列,比如DG的master,編號就是GMA,box的就是GX,。一般看制作精良程度就知道是中價還是廉價了,Decca的 weekend classic就是個很有名的廉價,制作也非常簡單。再比如Philips的Silver line 銀線系列就是PSL,classic concert系列就是PCC,musica da camera系列則是PC

先解釋幾個概念:
完全銀圈就是碟面反射層一直做到碟片扣口內側,俗稱銀芯,這樣的碟一般都是唱片業早期發展起來的見證。
凡是反射層僅到扣口為止的都稱為滿銀圈,俗稱鐵芯;
未到扣口而覆蓋了碼圈的都稱為半銀圈,留出了大約2mm的空隙。
不覆蓋碼圈的一般就是塑料圈了,鍍銀只做到離CD扣口還有1cm的地方(現在的新碟都是這樣的)
94年之前,均是無碼的(IFPI碼)

AAD:模擬錄音,模擬混音,數字制碟的CD制作技術。
ADD:模擬錄音,數字混音,數字制碟的CD制作技術。
DDD:數字錄音,數字混音,數字制碟的CD制作技術。

首先,先看一下總體的發展流程:
最早的銀圈唱片壓片信息是印在CD正面的,背面內圈可無IFPI和壓片信息,後來才慢慢印到內圈。
1.
84年以前,盤面上面印刷的是MADE IN W.GERMANY。滿銀圈,無字
第一批的CD少數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就是生產線打上了made by Polygram,而不寫產地的版本。
2.
84-85, 盤面上面印刷才改為MADE IN W.GERMANY BY POLYGRAM。屬於寶麗金第二批壓制的CD,也屬於首壓片的範疇,據說是碟片制作完成以後才打上扣口,片基很厚實。至於編號則不怎麼確定,一般都在 41X XXX-2以前,-2代表其為CD制品。(-1則代表LP,-4則是磁帶)
一張CD的版權頁要是1982年的,而碟的印刷面上面是MADE IN W.GERMANY BY POLYGRAM的,一定不是1982年的首版。同樣滿銀圈,無字。
需要解釋的是,無字的概念是說,CD的內圈沒有壓上去的字,只有激光打上去的CD編號,編號後面會有一個兩位的數字 比如01 就是指第一次制作(類似於書的頭版頭印)
前兩種都被稱為西德無字銀圈版
3.
1985~1989年底,碟的印刷面上面是MADE IN W.GERMANY,滿銀圈,CD內圈除了編號,還有made in W.Germany by PDO的字樣。
這 是因為Polygram把他們在西德Hanover廠賣給了PDO (Philips and DuPont Optical,是Philips and DuPont共同持權的公司) 。然後PDO在美國加州,法國,英國都有建廠,所以就有了Made in UK by PDO, Made in USA by PDO. Made in France by PDO。而在這之前,只有西德和日本可以壓片。
這個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二次壓制的唱片,但同時也有不少的首壓片,不過因為片基和制片技術依然傳承寶麗金的衣缽,所以都是完全銀圈,素質也是相當不錯的,編號大約在 430 XXX-2之前。
這種被稱為西德pdo銀圈版
注:有一個罕見的內圈版本,即MADE IN W.GERMANY BY PDO HANOVER。這個內圈產地聲明只用了一個月,就被MADE IN W.GERMANY BY PDO取代
4.
1989年底~1990年中,滿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by PDO;(兩德已統一,而生產工廠PDO未解散)
這種被稱為德國pdo銀圈版(據說PDO後期也會有少量半銀圈)
5.
1990年中~1991,滿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編號大約在43X XXX-2之前。
6.
1991~1992,半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5 和6是生產線從PDO改到PMDC之間的過渡時期,而從滿銀圈到半銀圈,則是緣於生產工藝的改進,因為以前的滿銀圈比較容易從內外邊緣處開始產生鋁膜脫 落、氧化、腐蝕等現像。PDO在90年代初解散了,生產廠就還給了Polygram. PMDC全稱是Polygram Music Distribution Co.. 。
7.
1992~1998,半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by PMDC;(據說接下來的PMDC版也有極少的滿銀圈CD,但銀圈基本終結在92年)
這個時期雖然沒有PDO那麼好,而作品也多為二次壓制,但是就收藏的角度來說,這個時期的唱片毫無疑問是最具性價比的。編號大約在43X XXX-2至459 XXX-2之間。
8.
1998~1999,半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這階段是PMDC到M&L之間的過渡時期,如果想與5,6區分開來的話,很簡單,看有碼還是無碼即可。後來Universal收購了Polygram。
9.
1999~2002, 環球成功地收購了寶麗金,在早期德國和美國生產線還沒有賣給EDC的時候,環球出的唱片是半銀圈的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usic & Jazz,編號一般在46X XXX-2至47X XXX-2之間。後來就是半銀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L;
10. 2002~2004,膠圈,內圈字樣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L;
我查了EDC的資料,最後從WIKI上找到,EDC是從04年開始接手環球的CD生產任務。
11. 後來PMDC德國部分和美國部分賣給了EDC集團(Entertainment Distribution Company)。 PDO UK賣給了Deluxe UK ,PDO France現在變成了Cinram France. 之後就是膠圈的德國EDC和最新的歐盟EDC,無須細表。

至於其他產地,則大體相同,如USA的唱片:
最早的是
銀圈刻字 USA by PDO之後是made in USA 再後來
膠圈或小銀圈刻字 USA by PMDC

其實,這基本上也是CD的發展史,當然會有不同,以上說的都是寶麗金(環球)公司旗下的品牌,下面就是其他品牌的一些情況。

對於Philips的CD,值得注意的是,PHILIPS最早的古典CD盤面是藍色的,所謂BLUE FACE或BLUE LABEL。但這段時間不長,隨後才出的是金線版。


對於銀圈,必須要提到的是,不是每個廠牌,沒有壓片地都有的。大家若一味認准銀圈,許多廠牌大家估計要竹籃打水了。
簡單來說,銀圈主要是寶麗金集團的。至於別的唱片公司,EMI早期歐洲版(比如西德版、UK版和瑞士版),美版的水星(水星被飛利浦收購),德版的RCA,我懷疑可能是和寶麗金同一家工廠生產。

********************************************

第二篇
EMI
簡單的把EMI的唱片分成兩個大時期,即天使版和無天使的有EMI字樣的版本,分割線則是1991年。

在現在的二手唱片界,顯而易見的是早先的天使版比較受追捧。但是可以說EMI的壓片情況是最為復雜的,同樣一張唱片,會發行很多個版本,直到把人搞暈為止。同樣一張唱片,高價的,中價,廉價的,單張的,套裝的層出不窮的發行不說,這些發行還往往同時並存。
高價的天使版,唱片編號是CDC74xxxx,唱片的制作比較用心。如下圖所示:


我也見過一些編號為CDC54 xxxx和CDC75xxxx





中價的天使版編號以CDM76xxx為主,唱片封面相對簡單一些,基本是藝術家的個人照片。


廉價版的唱片以CDZ開頭,唱片制作最為簡單。如下面這張:


套裝的唱片,一般以CMS76開頭,價格是中價的。也有CDS74,75開頭的


雖然CD印刷為CDM76,但因為是套裝,總的編號為CMS76,下面的例子也一樣:


套裝編號為CDS74


套裝編號為CDS75

至於EMI的王牌系列References(參考)也是備受追捧。它同樣有天使版和非天使版。此系列主要發行歷史錄音,異常珍貴。1991年之前的參考系列,同樣有天使標志。參考系列的標號是CDH 7XXXXX


而對於套裝的參考(2CD以上)編號是CHS7 XXXXX或CDS7 XXXXX


雖然裡面每張的編號仍為CDH 7XXXXX,但整合編號為CHS7 XXXXX


雖然裡面每張的編號仍為CDH 7XXXXX,但整合編號為CDS7 XXXXX

這 裡要解釋一個問題,為什麼91年之前的天使版唱片,很多大師級的唱片(杜普蕾,大衛等等)不少都以中價第一次發行。而一些比較新的模擬錄音是高價發行的。 這跟國外的唱片市場有關。國外由於LP的大量存在,cd誕生初期,很多人不會畫高價去購買本來已經很熟悉的老唱片了。所以唱片公司一般會把比較新的唱片來 定為高價發行。
在1991年之後,EMI的商標改成紅字的大EMI,沒有了天使標志。天使時代正式結束。不過很多天使版的唱片一直在發行,直到現在。

到了無天使時代,高價唱片的編號一般來說就是一串數字


當然,還存在其他可能性,有人認為是EMI的烏龍,或許是處在新老交替的必然結果


像上面這張,明明已改成EMI大紅標了,卻用了以前天使的編號
下面這個例子就更誇張,封面是大紅標,但是碟面上的卻是天使標




看碟面上除了有天使標,還是原來天使標時代的編號。
EMI 的中價天使版,之後被studio plus系列代替。如下圖:需要說明的是,這個studio plus系列一直在荷蘭壓片。至於唱片編號,跟天使版是一樣的。這個系列的唱片,目前都停產了,可是有意思的是有些中價的天使版確還在發行,這從另一面證 明了EMI發行的混亂。

studio停產之後的中價版,主要也就是目前還在發行的世紀偉大錄音系列了。還有一些其它的系列。這個系列好像不大討巧,很多人對其聲音的處理大為不滿,也促進了老版的輝煌。世紀偉大錄音大家都很熟悉,封面是這樣的:壓片也都在荷蘭。

請 注意帶有這個art標識的版本,這是EMI具有標榜著ART技術(即Abbey Road Studios Technology)是EMI得到Prisms技術支持後再重新將母帶Remaster出版的CD。有人認為此版聲音還原像極LP,可大多數卻不太能接 受這種新轉錄(見之前轉載蘇先生的文章)。最新的參考也用了此種技術。



至於後期的廉價版,這裡不多作介紹了。主要是小雙張,小狗聽喇叭的單張系列,紅線系列等等。這些廉價版音質制作都很馬馬虎虎。當然還有環保套裝。

說說EMI大紅標的老參考系列。(新參考為art版本)
編號方面與老天使版本一樣:依然CDH 7XXXXX


好像又出現以CDH 5 XXXXX為編號的版本


大家知道,EMI的版本自來是最為復雜的,究其原因要追溯到唱片業初期,早在LP時期,EMI就到處設廠,除了英國本身,還在美國(Angel,就是那個可愛小天使的來歷),德國,法國。。。。所以,到了CD時期,其版本仍眾多,編號也極為復雜,如下圖:


從上圖不難看出,此CD直接的編號就是5659612,沒有CDH,而仔細看來底下的方塊中標有UK :CDH ;F: PM 516。估計就是不同國家的不同編號了。

當然,參考也會有烏龍,明明外面是EMI標,CD上卻是天使標



至於最新版的參考,則在封面封底都標有art的標志。

除了英國EMI,美國的EMI在90年代發行過一批FDS系列唱片,這批唱片用了原始母帶重新制作,聲音和英國版並不相同。其中最珍貴的是一批米爾斯坦的小無和一些協奏曲。美國版的FDS系列,聲音更HIFI一些。這些唱片一部分仍在美國發行。



EMI喜歡大包子,EMI經常偷懶,所以就會把幾張唱片塞進一個盒子裡,然後搞個特價賣,具體來說,幾張高價的塞一個盒子就按中價賣吧。中價的一堆就按廉價賣。
看個例子:這套唱片看外表,EMI的大紅標,是7張馬蒂農指揮法國國家管弦樂團錄制的德彪西和拉威爾管弦樂全集,熟悉這兩個作曲家的應該知道馬蒂農這些唱 片演繹和錄音都非常好,基本是同類曲目的首選(尤其是大海)。拆開看,不折不扣地7張德國sonopress產中價天使版,現在要收齊這7張中價還真不太 容易。像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大家看見EMI套裝的時候一定要留意一下。





此外,我還見過一系列的EMI與德國的DHM合作出的唱片(可笑的是,我見過有人把他當黑色的英國版來賣)

最後,也是比較重要的,EMI的各生產地及版本辨識。

EMI唱片之所以讓人頭疼,還有個重要問題就是產地太多。另外一個很不厚道的地方,EMI唱片封底標注的產地是不算數的。就是說打開cd,你可能看到的產地跟封底寫的完全不同。歸結起來,大概有下列這些:
德國版,sonopress壓片(世界上最好的壓片廠之一),有些在盤上並沒標注德國版,但是cd背面內圈的sonopress還是表明了它的產地。早期也有鐵芯版的。這個二手價值最高。


西德sonopress半銀圈


德國銀圈pdo鐵芯版 ,(難怪EMI也有銀圈)少見的版本,二手價格極高。

下面這張是EMI開山第一張是西德無字滿銀圈:



英國版:跟德國版的價值類似,其實一般唱片要麼有德國版,要麼有英國版。兩版都有的貌似很少見。
最早的EMI UK壓片黑色的,是早期UK by Nimbus(印像裡,後來的Nimbus也有紅色的)

UK紅盤和西德老荷蘭版是同一水准,倒可放心收下
後來的UK壓片,改成UK by Swindon
最後的EMI UK版,則只標示Made in UK

瑞士版:很早期的。數量很少。


此為瑞士半銀圈的。
除此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版本。內圈塗漆,外沿盤面上有一圈塑料圈,用久了會破損脫落,塑料圈據說有減震的作用。



美 國版:USA小天使版和歐版質量無太大區別,不過多數是美國地區的演繹,封面倒是比歐版要華麗不少,封面控的玩家可以多收。美國版其實跟英國版,德國版不 一樣。美國的天使版很多還在發行中,所以美版的如果還沒絕版是不值錢的,比如杜普雷的德沃夏克大協,目前還在發行高價美版,從音質來說美版我不覺得會差於 德英版。這三者基本可以並列。只是大家買二手的時候留個心眼,看看amazon上是不是還在賣。

法國版:有的唱片或許我們只能找到法國 版。有人很推崇,尤其是比較後期的(詳見之前蘇先生文章)法國小天使版有人的建議是不管黑盤紅盤見張收張,一是發行量少,二是法版演繹多數出眾,且多是其 他國家未見得發行的獨家演繹(這裡可以拿法版和日本重新制作的相同演繹版本作比較,個人認為很多日版往往是畫蛇添足之舉)。
事實上,法國MPO壓 片也不錯。MPO是法國的壓片廠商,經常可見(我也只見過)made in france by MPO等。法國人Pierre de Poix於1957年成立了Moulages Plastique de I‘Ouest(即MPO),原本是生產45轉LP和磁帶起家的法國本土公司,84年比較機敏地成為法國最早制造CD的公司,迅速膨脹發展為MPO國際集 團後,逐漸成為今天全球數一數二的預錄光盤技術與生產巨頭。他們家開始時主要為EMI和法國本土一些小唱片廠牌生產CD,EMI亦曾注資參股進去,到後來 生意越做越大的MPO也為歐洲WEA和環球提供生產加工服務。



法版黑盤還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大部分都是法盤的專屬編號(非747打頭),這類一般都沒有同樣的國際版發行,為法國壓片只在法國銷售的地區盤;少部分747打頭的黑盤為法國壓片全球銷售的國際版。



日 本版:很多日本版現在被賣高價,也是最早的壓片地之一(和西德)。但是感覺他比較獨立,就是東芝EMI。壓片制作都很好。有人認為,EMI壓片質量最好的 是早期的日本盤,無論從盤面印刷質量,內印凸字,內頁裝幀還是片基厚度均勻度來說日本盤質量甚至好過了西德版;早期日本盤和現在日盤的最大區別就是早期盤 沒有對音質作過多處理,保證原汁原味,當然各有所好,也有不少人喜歡現在日盤的處理方式。
有意思的是,早期日本國際版小天使有黑色版。


荷 蘭版:對於老荷蘭版,其實質量還是相當不錯的。有人曾做過個案對比,大衛貝小協的西德和老荷蘭版,壓片質量相差無幾,在多套系統上也無甚音質區別,多數人 不喜歡荷蘭版的原因還是受了後期荷蘭版的影響,因為這個版的質量是下降最快的,基本上小天使荷蘭版還是可以放心收的。至於現在的EU,其實都是在荷蘭。

至 於兩德統一後的德版年代,這個時期基本上是德版一直獨秀,壓片總體質量呈下降趨勢,選擇余地已不多;再到後來的EU時期,就沒得選了,不過發行量也大,買 到不好的回去換就是了。另外,可能有人關心,EMI從什麼時候開始徹底不在英國本土壓片了哪?這個疑問,我用下面這套唱片來回答,這是1997年的時候 EMI在100周年發行的一套紀念套裝,包裝之豪華可稱EMI之最。裡面分11張精選了EMI歷史上100年裡的名演(部分是片斷,為了能多塞點),這裡 面甚至有薩拉薩薩蒂,約阿希姆親自演奏的錄音。這套唱片,就是made in UK的。這基本上,EMI的英國壓片史也就到這裡為止了。



EMI最好的一點就是它標出了這張唱片錄音及發行時間:
它的好處就是在於我們能很清楚的來判別他的版本,如下圖:

第一個數字,1986年就是它的錄音時間,而第一次轉制cd發行的時間也是同年,本張cd的發行年代(最後一個數字)1991年。
也就是說,這張EMI標的CD並不是這個錄音的首版,首版在86年發行,而那時是天使版。而改成EMI標以後及發行了這版CD的再版,時間是1991年,也就是說這張CD是EMI標的第一批,也具有一定的收藏意義。
另外還有一點,digital remastering是在1986年,這很重要,隱含的意義就是1991年發行的這個版本,並沒有再次進行混音和重新制版。這是因為有些版本在再版的時候會重新制作,值得大家在購片是注意一下。

第三篇
RCA

RCA的LOGO就能判斷,正中廉分別為紅封印,金封印,銀封印。此外還有著名的living stereo系列。
RCA最早的盤也是日本壓片,以及西德壓片,不論是日本、西德還是美國,最早的版本都是用激光刻上去的字。後續的版本就是壓上去的了。
收藏來講,早期當然只有德國和日本版了(以我的了解,日本RCA也有獨立發片的,就像東芝EMI一樣),德國版還有銀圈版,現在已極為罕見且珍貴。美國壓片後,還是以美版為上。
西德PDO版的當然也是銀圈,一個生產線嘛,估計是當時RCA借用寶麗金的生產線。此為收藏商品,一來有銀圈,而來數量較少。



同為西德的Sonopress版口碑同樣不錯(圖為紅印,即高價,從顏色就能窺其一二):


日本版:



最為常見的美國版:



著名的living stereo:


總體來講,個人感覺RCA算是最好判斷其版本的廠牌了。

第四篇
CBS和Sony

CBS最早是在日本壓片,然後才是美國和奧地利。
對於現在二手CD的價值來看(除早期日版)made in USA,且無IFPI,內圈刻字一定要是凸字,此為收藏上品。Made in USA,有IFPI,且無凸刻字次之,made in Austria再次之。
CBS最早的一批盤是在日本壓的。內圈上面有凸字:
82年的版本是:MANUFACTURED BY CBS/SONY RECORDS INC。
另外有一種內圈無字,比如這張帕瓦羅蒂,CD外緣標記Manufactured by CBS/SONY INC. in Japan,錄音時間為80年,封底的版權時間c為80年;

85年美國壓片的凸字:MADE IN USA DIGITAL AUDIO DISC CORP。再加上這家壓片公司的商標(類似杜比立體聲的那種符號),

奧地利版則是:MASTERED BY DADC AUSTRIA
再晚一點的美國版, 只剩下了那個公司商標,
再晚一點, 公司商標也沒了, 只有CD的金屬印刷面上印有Made in USA的字樣,於此同時, 那個著名的IFPI流水號也跟著上去了.
至於,比較新的美國版, 連Made in USA都沒了
88年SONY收購CBS,變成了SONY CLASSICAL。
後來的SONY是美國版。貌似整片CD找不到產地標示................

CBS的唱片存在的時間應該不長,因為85年美國開始壓片,88年被SONY合並,命途多舛啊。編號為M(n)K。n為字母或數字,代表一些含義。
例如,n若為數字,就是幾張碟的套裝
MK,應該是正價版本

MBK應該是廉價版本,封面一般為一幅畫


MYK一般為我們熟悉的報紙版

MPK為PORTRAIT系列

MDK則是數碼錄音

到了SONY時期,編號基本為:n的作用同上
正價唱片: S(n)K



中價唱片: SM(n)K


廉價唱片: SB(n)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