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 |
Tom McCarthy | |
【演員】 | |
Mark Ruffalo | |
Michael Keaton | |
Rachel McAdams | |
Liev Schreiber | |
John Slattery | |
Brian d'Arcy James | |
Stanley Tucci | |
Billy Crudup |
【劇情】
波士頓樞機主教管區內,頻傳神父不當性侵孩童的醜聞事件。教會知情卻視而不見,甚至暗中保護這群被指控性侵的神父,將他們派往別的教區,放任他們繼續犯罪。反觀這些被侵犯的弱勢受害者,卻總是被社會大眾、媒體與相關法律機關忽視,只能帶著創傷保持沉默,甚至迫於壓力走上自殺一途。
2001年,《波士頓環球報》新任主編與另外四位記者所組成的「焦點小組」,秉持新聞工作者追求真相的社會責任,對這個事件展追開調查,試圖揭發神職人員的性侵真相。不過他們卻從原本鎖定的十三位神父當中,循線查到將近九十位曾性侵過孩童的神父。而他們對性侵案的調查,也擴張到對天主教教會體制的對抗。就在他們追根究底的調查之下,結果竟震驚了全世界…。
【觀後感】
事情發生點在2001年美國波士頓,頗有影響力的『波士頓環球報』新任主編,一到職就要求底下最有能力的四人『焦點小組』(即稱Spotlight),重啟一度中斷被遺忘的神父不當性侵孩童的醜聞事件。焦點小組苦心勞力的一步步探索真相,明查暗訪,這才發現這個不堪入目的醜聞,不是只有一兩件,而是從一開始鎖定的13位神父,急速上升至近90位嫌疑神父,性侵個案多不可數,但由於根深蒂固的教義神聖不可侵犯,這件長達十餘年的教會性醜聞不但一再地被壓制掩蓋,吃案關說,甚至有些受害者家屬還分不清這是罪惡還是恩典,黑白莫明,真相始終無法大白。這四位同樣自天主教家庭出身的組員,眼見真相即將公開,心卻也跟著醜聞的即將公諸於世,轉為感到悲憤,早已完全拋棄了報紙銷售量的短視。這期間不幸又碰上911恐攻,進度一度被延宕,幸好他們的堅持與勇氣,在911事過不到半年,這個醜聞終得見光,而事後引發的連鎖效應,不單單只在美國火速發酵,進而震驚全球。
由於是真人真事改編,感觸更深,其實神職人員之不良素行時有耳聞,這方面為題材的電影也不算少見,但對於美國,這終究是個相當避諱的話題,現實、劇本都是。看過電影,除了對於焦點小組搜查事實真相的不遺餘力感到羞愧(比照台灣媒體),最叫人激盪的,莫過於他們在美國,尤其教義更深入四周的波士頓,竟然有勇氣揭發上帝的代言人之罪行這件事。當然換個角度想,這樣的醜聞萬一發生在台灣,我相信媒體絕對見獵欣喜,巴不得上午得到線報,下午就見頭條,然而欠缺的,自然是誠如美國媒體爆料前的資料搜證、當事人的多方認證考究,看在眼底,更是為身處大多數惡質媒體包圍的現實環境,感到無比淒涼。
本片卡司中強,但個個演技精湛,飾演這四人小組組長的Michael Keaton,在『鳥人』之後再度演出另一個金字招牌,儘管很容易讓我想起好幾年前Michael主演的同質電影『媒體先鋒』,但兩相比較,各有千秋。Rachel McAdams因本片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一改之前一貫的甜姐兒戲路,她這次把焦點小組唯一的女性記者演的相當鮮明,讓人鼓掌叫好,也許是刻意模仿,她在片中音調刻意壓低,咬字快速,跟她之前的說話方式,大相逕庭,是很新鮮的感受。
本片入圍奧斯卡六項強項,最佳影片、導演、男配角、女配角、原著劇本與剪接,不過我個人僅僅看好『原著劇本』而已,畢竟這樣的題材,對於美國這個長久以來以天主教為國教的國家來說,總是還有一道很高的心理障礙,等待克服跨越。
電影最後一幕,當一切事實真相見報的那天(星期天),四人不約而同的回報社加班,而電話從清早一開始就從未停過,來電者多是因為醜聞揭發而勇敢投訴,這幕導演處理得非常漂亮,引人深省,也是全片最叫人振奮熱血的一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