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990年的CD (1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娃娃的故事》是陳淑樺於1990年,名為柯達唱片所發行的一張精選專輯。這張精選說來奇妙,縱使收錄的是陳淑樺早期在海山唱片發行的歌曲,但僅僅摘錄《歸程》《又見春天》《夕陽伴我歸》《她的名字是愛》四張專輯的歌曲,其他同為海山唱片的專輯,則一首都不在其中,畢竟這個『柯達唱片』的來頭讓人不明不白,究竟跟海山唱片有怎樣的版權分配,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清楚。這張CD得來也妙,好多年前,有一位賣家為了擔心我標得的CD品相不是太優,於是拿了這張CD來彌補。說實在我對網拍收藏的CD門檻一向相當之低,絕版嘛!還能摸到就很不錯了,對於二手,是要能要求多高?當然,這張算是免費的CD,其實行情不高,也許是非原唱片公司出版吧?但是所收曲目,大多是陳淑樺在海山唱片時期頗具經典的代表作,非常非常懷念,音質更是不差,是一次很愉快的收藏經驗。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中國音樂交響詩》是華語樂壇大師陳志遠於1990年發行的演奏專輯。當年一口氣一次收藏了三張陳志遠的演奏專輯,這三張拋開了對日本三洋版的堅持,純粹只想重溫一下陳志遠大師的深厚功力,以及重整他對台灣歌壇的偉大貢獻。第一第二集選的曲目都是台灣古早的歌謠,第三集則是80年代比較耳熟能詳的紅歌,當然,有稍微略偏鄉城唱片出品的歌曲,其實我還挺不解,為什麼陳大師會在鄉城唱片發行演奏專輯,感覺他應該會是飛碟或滾石重用的大牌音樂人。陳大師的編曲我一直很推崇,但第一第二張,幾乎全以雙簧管Oboe為其主音,突兀的音色跟其他樂器配合下感覺不夠協調,顯得格格不入,說句失禮的話,這樣的編曲聽不到陳大師隱藏於後的精神,反倒是感覺像是香檳鋼琴還是小喇叭系列的演奏合輯。好在的是,以80年代歌曲為主的第三張,編曲較為多元圓潤,各樂器平均分配,好聽很多!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音樂交響詩》是華語樂壇大師陳志遠於1990年發行的演奏專輯。當年一口氣一次收藏了三張陳志遠的演奏專輯,這三張拋開了對日本三洋版的堅持,純粹只想重溫一下陳志遠大師的深厚功力,以及重整他對台灣歌壇的偉大貢獻。第一第二集選的曲目都是台灣古早的歌謠,第三集則是80年代比較耳熟能詳的紅歌,當然,有稍微略偏鄉城唱片出品的歌曲,其實我還挺不解,為什麼陳大師會在鄉城唱片發行演奏專輯,感覺他應該會是飛碟或滾石重用的大牌音樂人。陳大師的編曲我一直很推崇,但第一第二張,幾乎全以雙簧管Oboe為其主音,突兀的音色跟其他樂器配合下感覺不夠協調,顯得格格不入,說句失禮的話,這樣的編曲聽不到陳大師隱藏於後的精神,反倒是感覺像是香檳鋼琴還是小喇叭系列的演奏合輯。好在的是,以80年代歌曲為主的第三張,編曲較為多元圓潤,各樂器平均分配,好聽很多!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音樂交響詩》是華語樂壇大師陳志遠於1990年發行的演奏專輯。當年一口氣一次收藏了三張陳志遠的演奏專輯,這三張拋開了對日本三洋版的堅持,純粹只想重溫一下陳志遠大師的深厚功力,以及重整他對台灣歌壇的偉大貢獻。第一第二集選的曲目都是台灣古早的歌謠,第三集則是80年代比較耳熟能詳的紅歌,當然,有稍微略偏鄉城唱片出品的歌曲,其實我還挺不解,為什麼陳大師會在鄉城唱片發行演奏專輯,感覺他應該會是飛碟或滾石重用的大牌音樂人。陳大師的編曲我一直很推崇,但第一第二張,幾乎全以雙簧管Oboe為其主音,突兀的音色跟其他樂器配合下感覺不夠協調,顯得格格不入,說句失禮的話,這樣的編曲聽不到陳大師隱藏於後的精神,反倒是感覺像是香檳鋼琴還是小喇叭系列的演奏合輯。好在的是,以80年代歌曲為主的第三張,編曲較為多元圓潤,各樂器平均分配,好聽很多!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春起飛》是千葉美加於1990年在台灣發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我不確定千葉美加是不是第一個來台灣搶灘的日本藝人,但千葉美加絕對是第一個來台搶灘藝人中最耀眼的一個!當年日本強大的經濟國力讓人羨慕敬佩,印象中日本的樂壇發展是相當具有實力基礎、不容忽視的。也因如此,1990年一個來自日本,中文講的亂七八糟的小女生,更是讓人相當好奇,引人側目。這雖是她在台灣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中文歌曲部分,除了歌詞是台灣人寫的,曲則還是由日本人編寫,因此基本上還是一張『日本化』的專輯。主打歌【青春起飛】洋溢著濃濃的日本典型舞曲風,尤其那句『OH NO~OH NO~』,實在是怎麼忘都忘不了的印記!我個人挺喜愛早期的日本歌曲,可惜的是《青春起飛》整張專輯沒讓我找著有共鳴的歌曲,甚至,本該預期應有不錯水準的錄音品質,竟然亞於咱們不少的製作水準。因此在我看來,這張專輯的歷史意義,遠比市場性重要許多。千葉美加的歌藝已經不再是討論的重點,而她日後在台灣的努力奮鬥,以及跟幾位大牌主持人的好交情,其實更讓人注目。她後續還有幾張同質專輯在台發行,我印象是越來越好聽,越接近台灣聽眾口味,過些時候,我再跟各位分享。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脫了!林良樂終於把墨鏡給脫了!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哭的人不一定流淚》是林良樂於1990年發行的第五張個人專輯。林良樂在80年代的華語歌壇是一位指標性的藝人,獨特的造型與嗓音為她打造一個很難類比的同質歌手之招牌,有點遺憾的是,進入90年代後,她的專輯銷售似乎越趨平淡,市場反應沒有比前一張好,但欣慰的是,每一張專輯,至少都有一首以上讓人牢記難忘的招牌歌曲。我似乎有點印象是在上一張《冰河》林良樂第一次卸下墨鏡之後,歌迷反應(針對造型)不如預期,於是在《會哭的人不一定流淚》這張專輯,再次戴回墨鏡,當然她在之後就完全脫離重金屬打扮了,我個人其實都喜歡,而且必須要強調,她的確是個美女。《會哭的人不一定流淚》較為人熟知的自然是同名主打歌,不過我個人最愛的是【聽說你怕黑】,誠心推薦。然而比較讓我覺得奇怪的是,最後塞了兩首演奏曲,【冷井情深】沒有爭議,但另一首卻是跟林良樂完全沒關係的【我的未來不是夢】?不過怎麼說,林良樂依然我相當敬重與懷念的藝人,她的音樂,絕對值得收藏。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命運派對》是香港樂團BEYOND於1990年發行的第六張粵語專輯。其實並沒有很熱衷於這個天團,但是手邊卻收藏了不少張他們的CD,而且必須說,聽他們的音樂是令我振奮的,就算沒有太多互動,但是確有一種莫名的熱血湧出,感受到一種很接近樂團的精神,而不是那些花拳繡腿的半調子樂團。主打歌是【光輝歲月】,但我們熟知的中文版本,要等到隔年才問世,維基百科資料顯示,這首歌充滿理想和向曼德拉致敬之意,同樣也是黃家駒的華語事業迴響,當時發行的時間,曼德拉在經過28年的牢獄生涯後剛被釋放,作曲和填詞皆由黃家駒包辦,而這首歌寫成時曼德拉仍在南非獄中。原來它背後意義如此深遠,我們以後聽這首歌,真的要用另一種更尊敬的心情了。我自己反而對最後一首歌【戰勝心魔】有點印象,看了資料,才知道原來它就出現在電影《開心鬼救開心鬼》其中。維基百科寫道『《命運派對》這張專輯具有社會良知,有不少社會題材的歌曲,有別於以情歌作為主題,歌詞內容令人感動,令主流音樂相形見拙』,我心想,要聽出這等標準,恐怕是很死忠的歌迷,才有這樣的耳朵。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吧朋友》是張鎬哲於1990年發行的第四張個人(中文)專輯。這張專輯對我很陌生,連主打歌【走吧朋友】也是浮光掠影,僅有淺淺的旋律印象,說起來這張專輯的迴響,自然是遠不及張鎬哲前幾張的能量,但這並不代表這是一張失敗的作品,我個人反而覺得,《走吧朋友》更能凸顯彰顯張鎬哲的個人風格,更加鮮明了他特有的滄桑感,更有味道了。這張專輯文案特別強調了一下張鎬哲是個有點爵士的男人,我不確定這句話是不是在說他的個性,但至少我覺得,他唱爵士曲風的歌,是格外有味道的,就拿這張專輯中他唯一作曲的創作【給我一天】,就是我相當推崇的一首富有爵士風的抒情曲,我甚至覺得比【走吧朋友】好聽,推薦給各位複習回味。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愛是這麼簡單》是高淑津於1990年發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我必須說,老朽我對她幾乎沒有印象,也是自從闖蕩二手CD江湖之後,才依稀回憶起似乎有這麼一號人物。查了一下資料,高淑津當時與江蕙為揚聲唱片的同門師妹,雖然是歌壇新人,不過專輯中的歌曲【鎖住的心】【不悔】【陪你到盡頭】搭上了台視『刺客列傳』的主題曲插曲,印象中這部劇收視不錯,連帶在當年頗有指標性的金曲龍虎榜締造亞軍佳績,說起來是位相當幸運的新人。我個人對她的感覺是位走中性風的女生,聲音倒是挺女性化的,跟幾年前挺紅的張芸京有幾分神韻類似。可能是CD發行量不多的緣故,這張CD多年來差不多維持2000~3000元的行情,表現不差,也是收藏家必備的一張寶藏。挺可惜的,高淑津歌藝不差,據說因為對演藝圈沒有太大的眷戀,這張專輯之後,就離開演藝圈了。查詢資料中,發現2020年有一個以素人表演為主的歌唱節目『冠軍夢想大舞台』,主持人正是她與另一個搭檔男演員涂晨洋,她已改『小咪』小名,而且照片看來,還真有于美人跟陳幼芳的韻味,有興趣的朋友,看一下留言,我把照片PO在那兒。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芝麻心事。你忘了跟我說再見》是本名陳艾玲的芝麻於1990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每當看到芝麻,就會想起1988年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這張專輯,很明顯的也是芝麻在悲劇發生之後第一次正式以懷念的心情所出的專輯。所收曲目,若撇開兩年前的悲劇不談,相當契合失戀的感傷心情,但這張專輯的曲目安排,很顯然的是建立在芝麻跟龍眼寄予深深懷念為前提下的內心對話,雖然不免有點煽情,但卻是個不錯的製作方向。收錄的12首歌,說不上有特別好聽的單曲,但整體是不難聽的,舒服的,最後兩首【成熟】【被青春的箭射中】一轉悲情,突然輕快,原來這兩首收錄自芝麻與龍眼1988年《重新愛一次》專輯中。對芝麻陳艾玲本人我只有一個最大的疑惑,唱起歌來尖聲高音的女生,講起話來,卻跟男生一樣的低沈,嘖嘖稱奇!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音集》是李麗芬於1990年發行的第三張個人專輯。若把滾石《三人展》合輯也算在內,則算她的第4張錄音專輯。有點可惜的是,在這張專輯之前,李麗芬唱了不少經典好歌,但偏偏就是個人名氣不夠響亮,記住她的人少之又少。《走音集》是她在派森音樂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的合作作品,90年代初,華語歌壇一片口水歌風,李麗芬順應了當時市場最流行的風氣,也跟風了起來,雖然個人不推崇這種風氣,不過這張專輯藉由李麗芬獨特的低沈嗓音詮釋這些跟她音色大相徑庭的流行歌曲,從頭到尾聽完,是很舒服的。不過說句真心話,至今我依然不解,這張CD為何在市場上有著破千的行情?當然這樣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認同這張專輯的出色,只是不懂,一個平凡的唱片公司,一張沒什麼突出特別的專輯企畫,為何有破千的市價?這反映出我真正想說的是,李麗芬其他每一張個人專輯,真的都很好聽。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蕃薯葉與留聲機草根歌謠系列之一》是江蕙於1990年,在揚聲唱片發行的一張個人專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江蕙跟揚聲合作的時間相當短(一年左右),因此她在揚聲唱片的專輯,都是收藏家的喜愛。《蕃薯葉與留聲機草根歌謠系列之一》收錄的曲目盡是台灣早期歌謠,是一張標準的老歌重唱專輯,這在當年,其實已經算很晚很遲的跟風了,我不確定這張專輯當年受歡迎程度如何,我也是近一兩年才有機會用心欣賞,其實舉凡這類台灣民謠重唱的專輯,要我不喜歡,真的很難,我非常喜歡台灣民謠,挺欣慰的是我聽歌的那個年代,所有對諸如此類的重新編曲,都在水準之上,而且都比原曲好聽,耐聽,這張專輯,自然也不例外。這張專輯封面相當搶眼,很容易在心中腦海烙印,有點遺憾的就是名為『之一』的預期,卻沒有之二的後續了。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mp/phpTS98m0

這張由曲盟唱片發行的CD,雖名為《齊豫》,但其實就是1982年《祝福》整張專輯十首歌的完整收錄。齊豫前三張專輯,分別隸屬三家不同唱片公司,唯獨第二張專輯《祝福》並沒有拍譜唱片直接發行的版本,但眾所皆知,拍譜後來改編為曲盟,所幸再版發行,而且挺難得的,還是日本製造,雖行情不及《橄欖樹》《你是我所有的回憶》,但因為日本版的加持,二手市場也有相當亮麗的收盤行情。我太喜歡【一條日光大道】這首歌了,這應該是我記憶所及,跟齊豫第一次接觸的歌曲,不過當年對這首歌的好感八成都落在李泰祥的聲音,尤其那句略帶點四川口音的『這雨季永不再來』,實在難忘。多年來,這首歌被翻唱無數次,但怎麼聽,還是齊李的對唱版本好聽,永不厭倦。另外我也喜歡【春天的浮雕】,同樣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其他曲目,則依然保有李大師的藝術風格,比較難以共鳴,但都是上上之作。本CD最後硬塞了鄭怡的四首歌曲,顯得相當突兀,當然這總是發行公司的美意,但說真的,若拿掉那四首歌,感覺會更完整,更有收藏價值。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腸》是比莉於1990年發行的第七張個人專輯。說來奇妙,在我心中,我總覺得比莉是我很小很小時候就看她活躍的藝人,不僅如此,我在1990年看到比莉加盟EMI唱片推出第一張專輯後,直覺竟是『蟄伏了十年終於重新出發』,然而仔細思量,距離比莉第一張專輯《那就是你》,其實也不過8年時間,真不明白為什麼她給我這麼深遠的斷層印象?1990年是我人生轉變重要的一年,那年考上大學,雖說不是什麼名校,但也一圓了宿夢,去台北看看。完全陌生的環境,首次獨立的放肆,我以為一隻飛出牢籠的鳥兒會是最幸福快樂的自由,但不到一個月,夢想就被寂寞的現實摧毀。我常常熬到星期六日,坐著260公車下山,別人是假日往郊外走,我反而是往鬧區鑽,為的就是要讓台北繁華的氣息染上全身。幾周下來,不外乎台北火車站-->西門町-->重慶南路-->台北火車站這種鑽石級的行程,我樂在其中。常常一個人在上山前兩個小時坐在火車站裏的寄生百貨公司(金華百貨)的二樓,一邊兒啃著蛋皮肉鬆麵包,一邊兒看著樓下火車站大型液晶螢幕所播放的廣告,一邊想著家中的父母與雙犬,一邊兒想著那群沒出息的死黨為何不認真一點考大學?大型螢幕總是播著一遍又一遍重複的無聲廣告,當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比莉這張專輯中的強打歌【心腸】。印象中的MV比莉火辣的身材與造型是亮眼的,猶如貓女的台步,雖聽不到聲音,但從字幕的播送,我就這樣學會了這首歌。幾次廣播或電視中聽到了整首音樂,再一次為黃韻玲的作曲功力所拜倒,這首歌歌詞引發不起共鳴,但曲卻從此在我心底燒了一個永遠的烙印。大一上學期終了回鄉準備過年,等車的空檔,我再次上了金華百貨,再次買了蛋皮肉鬆麵包裹腹,螢幕中重複多月的廣告已不復見,繞到一個轉角逛逛唱片行,赫然發現,比莉這張CD,一張又一張的躺在『一張99元』的存貨促銷花車中,當時僅單純認為這張賣得差的我,曾想過要不要買他個一張回高雄聽,但卻因窮酸的緣故只能放手。多年後的今天,這張二手的行情,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回想當時的錯失良機,每看一次結標,就像一顆巨石重砸頭部,為自己的迂感到不勝唏噓。現在只要看到這張CD,腦中總是浮現當年在金華百貨的孤影,以及當年不智的抉擇....。比莉一直是我相當喜愛的藝人,幾年前我特別努力找到她剛出道時的專輯回味一番,兒時情景一一隨著熟悉的旋律浮現心頭,相當有所感觸,難掩激情。所以我總說。《心腸》這張專輯,對我有著深遠的意義....。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我還是有些在乎》是孟庭葦於1990年發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我心中總以為孟庭葦自80年代出道,事實上她正式出道於1990年,但是1989年就已經出演廣告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剛出道的孟庭葦造型誇張,外型生澀,完全就是幼幼台專門帶小孩子歌唱跳舞做勞作的姊姊姿態。我依稀記得她當年以『和餅乾說話的女孩』之無厘頭荳蔻少女之名號四處宣傳,鑽石舞台的胡瓜開玩笑地說『為什麼不取名「吃輪胎的女孩」呢?』....。說說笑了,言歸正傳,聽孟庭葦剛出道的作品,更是嗓音稚嫩,沒有太多的實力表現於外,但這對她而言是不公平的,孟庭葦的的確確是有幾分歌唱實力的,也是肯進步的歌手。孟庭葦首張專輯CD,價值非凡,雖然我自己覺得不是這麼好聽,但收藏指數特高,值得珍惜。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告別樂壇演唱會》是張國榮於1990年發行的現場演唱專輯。這是記錄張國榮1989至1990年間,自香港至世界各地巡迴演唱的精華記錄專輯。此次巡迴演唱其中還包含台北站,這在當時揚言封麥的風聲中,是一場感傷遠大於興奮的演唱會,然而不出五年的復出,大大折損《告別樂壇演唱會》的意義,至少我個人在收聽這張記錄時,是沒有太多感動的。對這張雙片專輯無感,最大的原因並非張國榮自己,而是它的音質實在不太理想,當然在90年代初,現場演唱專輯收音功夫,確實是一大挑戰,可能是我近年聽太多音質超優的現場專輯,標準提高了。還有一大原因是,在1990年之前,我對張國榮比較熟稔共鳴的歌曲,幾乎沒有收錄其中,熱度自然少了許多。不過我還是要強調,現場演唱會,聽CD,真的不如看DVD有感覺,現在人幸福多了,還有BD跟UHD可以選擇,在視覺取勝的優勢條件下,現場專輯CD,已經不再是我的選項了。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頭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